北师版(2024)七年级下册数学6.2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步课件)_第1页
北师版(2024)七年级下册数学6.2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步课件)_第2页
北师版(2024)七年级下册数学6.2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步课件)_第3页
北师版(2024)七年级下册数学6.2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步课件)_第4页
北师版(2024)七年级下册数学6.2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2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6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北师大版(2024)

七年级

下册学习目标1.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重点)2.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难点)新课导入复习回顾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变化的量是

.如果一个变量t随另一个变量h的变化而变化,那么h是

,t是

.2.在变化过程中数值

的量叫做常量.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始终不变3.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区别:主动发生变化的量是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

发生变化的量.自变量被动新课导入情境引入

你知道自己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吗?如图所示,测试者将一根较长的直尺零刻度朝下,悬在被测试者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被测试者两个手指间距约3cm,与直尺的零刻度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测试者突然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用手指夹住,手指所夹处的直尺刻度就是被测试者的反应距离。请你和同桌一起做一做上面的实验,看看自己的反应距离是多少.新课讲授

探究: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1)当反应距离为10cm时,反应时间是多少?

不同的反应距离对应不同的反应时间,下表呈现了部分反应距离及对应的反应时间:反应距离/cm56789101112131415反应时间/s0.1010.1110.1200.1280.1360.1430.1500.1560.1630.1690.1750.143s.反应距离越大的人,其反应时间越长.(2)反应距离越大的人,其反应时间有什么特点?反应距离增大反应时间增长表格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新课讲授(3)反应距离每增加1cm,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小明和同桌实验测得的反应距离分别为9.5cm,18cm,你能估计他们的反应时间吗?你是怎样估计的?(5)请你和同桌一起做一做上面的实验,估计自己的反应时间.+0.01+1+1+1+1+1+1+1+1+1+1+0.009+0.008+0.008+0.007+0.007+0.006+0.007+0.006+0.006不相同.

能,分别约为0.1395s,0.193s.当反应距离为9cm到10cm时,反应时间增加了0.007s,故反应距离为9.5cm时,反应时间约为0.1395s;随着反应距离的增加,每增加1cm,反应时间约增加0.006s,故反应距离为18cm时,反应时间约为0.193s.新课讲授知识归纳读表格获取信息的步骤:(1)通过表格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一般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2)纵向观察每一列,发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对应关系;(3)分别观察横向两栏,从中发现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呈现的变化趋势.新课讲授1.下表是小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6065707580859095100100100100100(1)时间是8min时,水的温度为

;

(2)此表反映了变量

之间的关系,其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100℃温度时间时间温度新课讲授观察·思考2016-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情况如下精确到(1万亿元):(1)如果用x表示年份,y表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GDP/万亿元75839299101115120自变量x因变量y(2)2016-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怎样变化的?2016-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但2019年至2020年增加最少,2020年至2021年增加最多.+8+9+7+2+14+5新课讲授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GDP/万亿元75839299101115120(3)根据表格,预测203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16-2022年间平均每年增加约7.5万亿元,按这个速度增长到203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约180万亿元.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新课讲授知识归纳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把自变量的一系列值和因变量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格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像这种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表格法.

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从表格中可以发现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从而利用变化趋势对结果做出预测.新课讲授2.某布行购进了一批花布,销售的数量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如下:(1)如果用x表示花布的销售数量,y表示花布的销售收入,随着x的逐渐变大,y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3)当花布销售数量由2米变到6米时,花布销售收入由____元变到____元.逐渐变大销售数量销售收入16.649.8新课讲授知识归纳思考: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准确,可以准确地从表格中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值;缺点:具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只能反映其中的一部分.例1研究发现,地表以下岩层的温度与它所处的深度有下表中的关系: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岩层的深度h每增加1km,温度t是怎样变化的?(3)估计岩层10km深处的温度是多少.典例分析岩层的深度h/km123456…岩层的温度t/℃5590125160195230…解:(1)反映了岩层的深度h(km)与岩层的温度t(℃)之间的关系,其中岩层的深度是自变量,岩层的温度是因变量.(2)岩层的深度h每增加1km,温度t升高35℃.(3)估计岩层10km深处的温度是370℃.典例分析(1)上述的哪些量在发生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年龄刚出生6个月1周岁2周岁6周岁10周岁体重/千克3.57.010.514.021.031.5年龄和体重在发生变化,自变量是年龄、因变量是体重.例2:婴儿6个月、1周岁、2周岁时体重分别大约是出生时的2倍、3倍、4倍,6周岁、10周岁时体重分别约是1周岁时的2倍、3倍.(2)某婴儿出生时的体重是3.5千克,请把他在发育过程中的体重情况填入下表:(3)根据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儿童从出生到10周岁之间体重是怎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从出生到10周岁,随年龄增长,儿童的体重在增加.学以致用1.某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的导热率K(单位:W/(m·K)与温度T(单位:℃)的关系如下表,下列选项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导热率B.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该材料导热率越高C.当温度为350℃时,该材料导热率为0.35W/(m·K)D.温度每升高10℃该材料导热率增加0.01.W/(m·K)C温度T/℃100150200250导热率K/(W/(m·K))0.150.20.250.3学以致用2.科学家就蟋蟀每分钟鸣叫的次数与室外温度的数量关系做了如下记录:如果这种数量关系不变,那么当室外温度为90℉时,蟋蟀每分钟鸣叫的次数是(

)A.178B.184C.192D.200蟋蟀每分钟鸣叫的次数144152160168176温度/℉7678808284D学以致用3.果子成熟后从树上落到地面,它落下的高度与经过的时间有如下关系:如果果子经过2秒落到地上,那么此果子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大约是

米.

时间t(秒)0.50.60.70.80.91落下的高度h(米)5×0.255×0.365×0.495×0.645×0.815×1204.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如下表:销售量/t1234…销售收入/万元0.511.52…有下列叙述:(1)销售收入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2)当销售量为6t时,销售收入为3万元;(3)当销售收入为2.5万元时,销售量为5t;(4)自变量是销售收入,因变量是销售量.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3

学以致用5.下表所列为某商店薄利多销的情况.某商品原价为560元,随着不同幅度的降价,日销量(单位: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表):(1)这个表反映了____个变量之间的关系,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是因变量.(2)从表中可以看出每降价5元,日销量增加____件,从而可以估计降价之前的日销量为

件.两

降价日销量30750学以致用6.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并且出示了下面的表格:父亲给小明出了下面几个问题,请你和小明一起回答:(1)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h的变化,t如何变化?(3)你能预测出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2)你知道距离地面5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根据规律,高度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所以距离地面6千米时的温度是-10-6=-16(℃).-10℃.随着h的升高,t在降低.学以致用7.在课堂45分钟内,什么时候给学生传授新概念,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能力与老师提出新概念所在的时间(单位:分)之间有如下关系:(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第10分钟提出新概念时,学生的接受能力为

.

59解:(1)表中反映的是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能力与老师提出新概念所在的时间之间的关系.老师提出新概念所在的时间是自变量,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能力是因变量.学以致用(3)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老师在第几分钟提出新概念,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3)老师在第13分钟提出新概念,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4)根据表中的数据,老师在哪段时间内提出新概念,学生的接受能力在逐渐增强?在哪段时间内提出新概念,学生的接受能力在逐渐减弱?(4)老师在第0分钟到第13分钟内提出新概念,学生的接受能力在逐渐增强;在第13分钟到第26分钟内提出新概念,学生的接受能力在逐渐减弱.8.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起动10秒内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增加,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学以致用时间(秒)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